隨著疫情形勢好轉,“后疫情時代”留學正在走出低谷期,迎來新一波的熱度,而整個留學市場也呈現出了回暖的跡象。
近日,美國大學申請系統CommonApp發布了截止2023年1月1日的美國大學申請統計數據報告,結果顯示:
●相比疫情前的申請季,2022年總申請人數增長了20%;
●國際學生申請量首次超過10萬,較疫情前水平飆升45%,申請人數最多的國家依然是是中國......
圖源:Common App官網
此外,赴英留學的趨勢不降反升,中國大陸地區的學生申請人數達到了31,400人,創下歷史新高;澳洲留學也在開放邊境后重新回暖,甚至超過了疫情前水平。另外,新加坡和中國香港地區的亞洲申請熱度也在持續攀升。
名校申請越來越卷,究竟該如何應對呢?
美本申請人數超10萬,2023申請季卷出新高度?
首先來看一下本年度申請總體情況——
截止2023年1月1日,全球共有1,079,936名學生在CommonApp上向美國大學遞交本科新生入學申請,這一數據比疫情前的2019/2020年度的903,553人增長了20%!
圖源:Common App官網
這些學生總共遞交了5,346,600份大學申請,總數比疫情前2019/2020年度的4,317,707份增加了24%。
圖源:Common App官網
對比此前CA發布的早申數據,共有748,119名學生在CA平臺上遞交申請可發現:
約69.3%的學生在早申階段就遞交了申請,另有約30.7%的學生僅在常規階段遞交申請,可見早申請仍被眾多留學家庭所看重。
對于中國學生關注的國際學生申請人數,本次最新報告也給出了答案——
2022/2023年申請季,共有107,701名國際學生在CommonApp上遞交了申請,首次超過10萬人!比疫情前2019/2022年的74,113人增長了45%。增幅遠大于同期美國學生申請人數17%的增長率。
過去四個學年,美國申請學生和國際學生分布
此次報告雖然沒有具體公布國際學生的人數,但是在報告中提到早申請國際生五大生源國依次為中國、印度、尼日利亞、加納和加拿大。
受到疫情的影響,美國大學普遍采取了靈活提交標化(如標化可選政策)的招生政策,本申請季(2022-23)僅有4%的高校會員要求申請人提交標化分數。
而本學年選擇提交標化分數的學生占比也回調至47%。
圖源:Common App官網
最后,在此次申請季中,備受關注的美本名校(即錄取率低于25%)收到了超過100萬份入學申請;錄取率不低于50%的低選拔率院校收到的入學申請超過300萬份。
不同選拔程度的院校收到入學申請數量及歷史趨勢
盡管這份報告無法體現全美整體早申生源狀況,但從趨勢來看,美國TOP大學的競爭激烈程度一如既往。尤其是隨著國際生人數再創新高,對于中國學生而言,想要進入名校無疑是一項難度不低的挑戰。
留學申請越來越難,2023該如何強勢突圍?
年年都說爬藤難,尤其是隨著疫情緩解,未來的留學申請很可能又會攀上一個新高峰!想要沖刺TOP名校,究竟還有沒有機會?
當然有!
加拿大OSSD國際課程就是一個很好的選擇!
OSSD全稱為Ontario Secondary School Diploma,為加拿大安大略省高中畢業文憑,是全球排名第四、北美排名第一、世界上認可度極高的“非應試化”教育體系。同時以其優質嚴格的教學管理在全世界享有極高認可度,是進入世界大學的通用文憑。
因加拿大高中教育為學分制,所以世界各地的學生,都能使用自己的在校成績來進行學分轉換,隨后通過學習OSSD相關課程補齊學分(30學分)拿到畢業證,便可以加拿大本地學生身份申請世界各地名校。
OSSD課程采用過程式評估方式,告別“一考定終身”。申請大學時提交所有課程的平均分,以12年級課程成績最為關鍵。學科成績由70%的平時成績+30%的期末成績構成,平時成績由實驗報告、案例分析、課堂展示、小論文、單元測驗等組成,綜合評估學生能力。
OSSD課程文憑受到加拿大、英國、美國、澳大利亞、新西蘭、新加坡等全世界大學認可,學生進入國際頂尖大學學習的可能性更高,對于學生來說是一個直接申請國際頂尖大學的有效路徑。
我們OOSD——2022屆的學子共收到了近1400封來自世界不同名校的offer,人均手拿5.3封來自世界的大學錄取通知書,超過1800萬人民幣獎學金。在大學錄取排名上,更是達到了92%全球排名前100大學錄取!
錄取學校不僅有來自多倫多大學、女王大學、英屬哥倫比亞大學等眾多加拿大名校,還有英國G5的倫敦大學學院、以及羅素大學聯盟(相當于美國的常春藤大學)中的倫敦國王學院、愛丁堡大學、杜倫大學、布里斯托大學等多所名校,美國的紐約大學、賓夕法尼亞大學等,澳洲八大的所有高校等等。
留學也是一種投資,你的留學預算充足嗎,簡單3步,輕松了解留學預算?
費用計算
版權及免責聲明:
1、如轉載本網原創文章,請務必注明出處:寰興留學(www.ttsstzz.com);
2、本網轉載媒體稿件、圖片旨在傳播更多有益信息,并不代表同意該觀點,本網不承擔稿件侵權行為的連帶責任;如轉載稿、圖片涉及版權等問題,請作者在兩周內速來電或來函聯系,我們將立即刪除。